打開進口泡麵一瞬間
最近是否許多人都「有幸」吃了外國泡麵?在餿油指路下,大家不約而同有機會嘗鮮,一嘗之下,鼻子都醒來了。
打開香港泡麵,那一小包調理油是雞油?居然雞蓉口味泡得出雞湯味,仿真度很高,泡麵湯能當真湯喝;過去吃台灣泡麵通常先吃到麵條味,至於包裝上的口味,可以「腦補」。
泡麵是一種記憶的載體,1958年發明後,靠幾小包粉末與油,濃縮重製各種餐食——名菜都可「被儲存在」泡麵裡,每泡一碗,就是取出那一道菜的記憶。這兩三個月超市架上突然出現大量陌生泡麵,既被台製泡麵壟斷久了,不如也嘗嘗世界上其他人的記憶。
吃了泡出的印尼炒麵,才知印尼是世上第二大泡麵消費國。根據世界方便麵協會(WINA。由泡麵發明者安藤百福,本名吳百福發起),大陸加香港銷量第一,2013年度吃掉462.2億包,印尼第二,149億,日本第三,55.2億。台灣則名列十五,9.8億。這份排行每年統計全球前四十名,丹麥、芬蘭、匈牙利、荷蘭這四國不太愛吃泡麵,並列最後一名。
在台灣燒臘店吃過星洲炒米粉,現可用開水沖出星洲炒麵。再看架上還有著名的泰國冬蔭湯,下次試試。
香港泡麵就叫公仔麵,公仔麵本是品牌名,久了就變成市井代稱,正如幾十年前台灣都習慣稱泡麵為「生力麵」,而生力麵正是1967年台灣從日本引進的第一包泡麵。
就像韓國館子會有一道「辛拉麵」,香港餐廳也都拿公仔麵入菜,又或者用「出前一丁」。出前一丁意思是「速遞一份」,乃日本泡麵老祖宗日清的一道名點,引進香港已超過四十年,所以在港也屬泡麵同義詞,甚至和麥當勞大麥克一樣,看看其價格就可知香港通膨狀況。
近年香港「出前一丁」節節漲,其一原因是太獲內地客人心:內地客覺得港版出前一丁安全美味勝過「國產」版,招來水貨客與自由行搶購,怪在還特愛麻油味。所以港人喊苦:「𠵱家香港人想買都難」。
港人於是轉吃進口到香港的「日版」出前一丁,據說日版又勝港版,貴少少也認了。日清則決定在港增資擴廠,傾力餵飽億萬食客,順道為港創造數百工作機會。
韓國泡麵大家在台已很熟;馬來西亞、新加坡那些據說世界最美味的泡麵價高,恐須等台灣多加入幾個區域貿易組織後再說。
台灣國產泡麵架上十幾二十年前是這些,現在還是這些,連那款號稱「台灣泡麵界的賓士」也照舊開了這麼久,就算是真的賓士車,這些年來也改款過不知多少次了吧!腸胃記憶不能留白,只好變心,開開進口車;若國產車振作,到時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