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比賽你也不多一塊肉,NBA憑什麼成為千億產業? | 謝宇程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看完比賽你也不多一塊肉,NBA憑什麼成為千億產業?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幾年前NBA總決賽前後,有人問我有沒有看,我說:「沒,看比賽也不會多一塊肉,為什麼要費這時間看顆球穿過圈圈?」我在國中的時候曾經有看過NBA,還記得比賽轉播時間總是星期天早上。但在準備升學考試的那年,為了省時間讀書,看球賽這件事就戒掉了,一戒就十幾年。

從去年勇士隊在總冠軍戰打敗騎士的系列戰中,我開始重新看NBA球賽 ,其實也只看勇士隊。在我為勇士隊捏把冷汗、心情激動的時候,我還是沒忘記幾年前的那句疑問:「看顆球穿過圈圈對我有什麼好處?」

▎千億產業,價值何在?

食品業很好理解,不吃會餓;醫療業很好理解,不看病會死;電子代工業好理解,品牌商會下單,而全世界人都買3C產品。但是,職業運動競賽呢?

看職業運動不會死啊,而且運動競賽的爭奪沒有任何實際功能,這是千真萬確的,畢竟皮球穿過圈圈讓誰填飽肚子了?能讓誰長命一歲?甚至,「運動競賽」這件事本身也許還有益健康,「看運動競賽」可一點也不健康,可能還增肥。

我們該怎麼理解,光NBA聯盟的營收就高達52億美金(超過1560億台幣),這還不包括各別球員的廣告收入、不包括各種飲料食品、運動服飾用品挾NBA球員的形象在全世界所賺到的錢。我們更難解釋,2000年後這十幾年,NBA聯盟的營收翻倍,每年成長率大約5%。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NBA這類產業的價值基礎究竟是什麼?沒思考清楚這件事情,我們就不可能創造一個體育競賽產業,我們永遠會以為「運動賺不了錢,沒出息的。」

過去半年看了不少次勇士隊的比賽,我刻意時時自問:我看到的是什麼,我感覺到什麼,令我感動的又是什麼,場邊的球迷在激動什麼,世界各地的球迷都在網路上討論什麼?

我也看了Kobe退休前最後的封刀之戰,以及朋友們觀後感言:「一個時代的結束。」「謝謝Kobe 20年來留給我們的一切。」一次又一次看到這樣的留言。我也試著理解這個謎題:全世界每天都有醫生、老師、法官、公務員……工作三四十年退休,為什麼沒人去關心他們留給世界的一切?

到底什麼是職業運動的價值基礎?

▎找個藉口,製造雕琢影像

我在NBA比賽中首先看到的當然是近乎特技的運動表演——Curry屢屢從中場投進超遠三分球,刁鑽運球華麗切入籃下進球,也有另一些球星擅長罰球線起跳轉身拉竿穿胯灌籃。在他們跳高躍起的那一瞬間,全身肌肉緊繃卻又似乎輕鬆自如,力量萬鈞卻又靈敏輕巧,看慢動作或是攝影定格的時候,真的是像一尊尊希臘雕塑。

從這點來看,NBA產業本質的一部分其實是人體美學展,送球進框只是個藉口,在這個藉口下,每個球員把身體的潛能、力量與美感展現到最大,提供轉播及攝影的最佳素材,然後以慢動作播放、高清全彩照片讓全世界的人欣賞。

如果從這個切入點來看,NBA的產業基礎就「不只是」球員贏球需要的那些實用技能,例如體耐力、命中率。這個產業大量的基礎是視覺的——誇張雕琢接近特技的肢體動作、球衣的質料和色彩、球員的髮型和刺青、場邊廣告的美感、球場整體的氣勢與空間感……這些視覺元素能映襯球員的英姿,攝影轉播的器材與技巧能夠清晰截取電光石火,是運動競賽產業必需的支柱。

運動競賽要成為一個產業,除了要有球星,還要有強大的美感、設計、攝影團隊。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圖/美聯社
圖/美聯社

▎競賽的靈魂在故事

球賽用某個角度來看,其實都是實境戲劇,甚至整季的數十場球賽整體連綴成一個大型戲劇,有劇始劇終,有角色(球星以及板凳球員們),有衝突(爭奪勝利與挑戰紀錄),有背景(各自的勝場數、歷史與期許、過往的恩怨)。

我看了一部以勇士隊去年奪冠為主題的記錄片,末尾的四十分鐘我都是在感動哭泣的邊緣。在各內容平台,講述NBA球隊歷史、球員故事的文章和影片簡直海量。連退休球員在離開競技場後,人生再經歷什麼波折,都不斷追蹤,不像一般的電影和連續劇總有結局,NBA這幕大戲的主角陪你長大陪你老。

NBA球評(尤其美國當地轉播的評論人)他們在做的不只是在大叫、感嘆,甚至不常解析評論戰術,他們不斷地在講歷史:這個球隊去年如何、過去如何,這個球星過往如何,現在如何。我更驚訝於他們隨時講出來的統計數據:每隊、每人、各種表現(得分、籃板、助功)、每個單位的時間尺度……球評不斷提供這些資料,讓觀眾能詮釋與理解這場比賽、球員的表現,進而在內心對某一個球隊/球員產生認同喜好。

如果從這個切入點來看,運動產業的另一根支柱是精湛的報導,將球隊/球員故事化為記錄片或短電影的影劇人才,將球場中的一切化為資料,再把資料化為故事的說書高手。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不只賣動作,更賣心靈與精神

球賽也是一個精神素質的展演:面對戰績遠勝自己的對手也不懼不怯、在大幅落後的情況下仍然努力不懈。每一場球賽,都可以從助功傳導、球員的擊掌鼓勵中看到成全、支持、體諒、忍耐、信任這些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關係。當然,也可能活生生血淋淋地看到自私、忿怒、躁進、氣餒、報復,以及這些情況造成的後果。

NBA球賽中赤裸裸地展現了每個人的素質,愚昧或機智,大展身手或是出盡洋相……他們激動吼叫或是振臂歡呼,他們真實的狀態被千萬人觀看,甚至比真實更激化、更放大。他們不是功能強大的得分機器,而是比旁人更有感情感受的人。然後,我們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從中學習到一些教訓、找到某種榜樣。

這也是NBA球員的事業和法官、會計、公務員不一樣的地方。每個人事業上都是有苦有樂、有得有失,但都只有少數人知道。NBA球員把自己拋在最顯眼處,讓觀眾看到,他們是如何失手、如何受挫折,如何被不公平對待,如何在運動事業上或起或落。他們被人觀看、議論、評價、指點,包括他們最光采的時刻,也包括他們最痛苦與不堪的時刻。

球星、影星、歌星、宗教領袖,甚至政治領袖/明星,本質上都有一些相似,它在賣的都是一種態度、表演自我的精神展示,也可稱為人生榜樣,或是一種「做人的方式」。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很難理解,這樁買賣沒給對方任何貨品,沒有一般定義下的「服務」,但它真實地在發生。而且這種賣買發生的時候,買家付出的不只是錢,還有自己的心——我們臣服他、愛戴他,想成為他。

最重要的要素:運動員,不僅是要體能高強,也要在精神、思維、態度上,成為觀眾可欽佩的對象。從這個角度看,運動競技產業的支柱之一,就是運動員的心理、智能的養成過程。球隊的教練,球員從小到大的教育,決定了球員具備什麼樣的心理修養、知識與思維,應對進退是否合宜,處理私人生活是否嚴謹。

相反的例證我們看多了,一次的意志不堅、思考不明簽賭,足以毀滅一個球員,幾個球員走錯就足以拉垮整個聯盟。

▎最具體的,最抽象

體育競賽產業看起來具體無比,但其實抽象異常。如果這一連串的觀察有些道理,我們就不能認為這個產業賣的只是「球員很強,跑很快跳很高,投球進框很準」,也不能再以為體育政策就是財務補貼以及興建球場了。

一個運動競賽產業,它的根柱是美感、是設計、是科技、是戲劇、是表演、是精神、是教育,是各種人才與實力匯萃而成的果實;球員的體能技巧、充足且合用的場館,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己。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