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夢想,值得嗎?韓國娛樂圈的真實與美醜——評Jessica小說《Shine》 | 彭紹宇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為了夢想,值得嗎?韓國娛樂圈的真實與美醜——評Jessica小說《Shine》

韓國歌手Jessica的小說《Shine》,揭開韓星出道背後的血淚。 圖/取自IG
韓國歌手Jessica的小說《Shine》,揭開韓星出道背後的血淚。 圖/取自IG

娛樂圈像是一座伸展台,模特兒們穿上最新潮流行的衣裳,擺出最有自信的模樣,鎂光燈閃啊閃,所有輪廓都變得扁平,在觀眾面前一閃即逝,那些面孔只剩一片模糊。人們關注他們撐起的浮華,試探他們的脆弱和底線,正因被期望是完美無瑕,一旦失足便就此墜落。沒有人看見後台的手忙腳亂,也沒有人在意那些墜落的人,因為源源不絕的完美會不停被製造出來,這個伸展台上從不缺人,只缺注視。

在韓流進攻全世界的時代,我們多少都聽聞韓國娛樂圈的軼事和陰暗,銀光幕前光鮮亮麗的少男少女,似乎擁有全世界的關愛和尖叫,慢慢地,有人離開,有人巨變,穿戴太久的面具,讓觀眾都誤以為是真皮,一廂情願地控訴背叛或疑惑不解。

然而,隨著韓國流行音樂(K-Pop)逐漸成為主流文化,韓國樂壇造星的公式日益優化,有人走歪了無妨,大不了整團直接「冰凍」待至合約結束。正因有無數年輕靈魂想取代這個位置,才讓一個個真實的人被宛如免洗式對待,沒人在乎他們賠上了多少。《霸王别姬》中那句「想要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是娛樂圈的註解,更是韓國明星的極致寫照。

小說的真實與虛構交接

韓國歌手Jessica的新書《Shine》,揭開韓星出道背後的血淚,雖說不是自傳性小說,卻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作者五年前從紅遍亞洲的韓國女團「少女時代」單飛後,這個團體彷彿從來沒有這個人一般,團體照被裁剪,歌曲部分被取代,團員彼此之間也不再提及這個名字,手法激烈可見一斑。縱然本書內容並未明顯根據事實改編,但其中描繪的娛樂世界卻再真實不過,我們看見的舞台僅是一隅,燈光未及的地方,有著更多噤聲的故事無從被訴說。

主角瑞秋是一名在美國紐約出生、為了追逐星夢毅然決然來到韓國首爾當練習生的少女,和所有移民都會面臨的遭遇相同,文化衝擊、身份認同,以及彷彿被夾在兩個世界中間裡外不是人的無所適從。偏偏練習生制度又是如軍隊般的團體生活,同儕霸凌、母親不支持和出道壓力,種種都如同未爆彈,在瑞秋的生活周遭倒數,但別忘了,她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孩子。

小說環繞在瑞秋、米娜(覬覦瑞秋的競爭者)和傑森(紅遍全球的同公司偶像男團成員)三人之間,加入競爭、勾心鬥角和秘密戀愛的元素,就像是一齣超級名模生死鬥,實力是基本門檻,懂得操作才是生存之道。

Jessica曾是韓流代表團體少女時代的成員。 圖/路透社
Jessica曾是韓流代表團體少女時代的成員。 圖/路透社

偶像製造工廠:韓國練習生的悲歌

韓國娛樂產業的蓬勃,從1970年代便開始興盛,與西洋音樂大相徑庭的是,韓國樂壇擅打「團體戰」,特別是1990年代後期,男女團成為韓國樂壇的主力,動輒四、五人甚至更多成員的團體,將不同性格、不同長處的成員納為一團,使得觀眾更容易被某一人吸引進而成為一個團體的粉絲。千禧年後,偶像團體走紅的範疇不僅限於韓國,更有數團開始踏出亞洲、轉向歐美市場,因為如此高速發展,也吸引眾多有著星夢的男女投奔首爾。

你或許叫得出幾個火紅的韓國團體,但應該不知道每個月有多少新團出道。據報導,其實近十年來,平均一年有40至50個新團出道,加入這片樂壇紅海,背後的練習生數目更是可觀。這些默默無聞的「練習生」多數都位於在學年齡,但為了訓練而不得不放棄青春,放棄學業、放棄家庭和同學社交生活。

這是一場豪賭,縱然出道率寥寥無幾,走紅機率更是微不足道,仍吸引孩子們甘願梭哈撲火,只為成為銀幕上的無暇臉孔,成為眾人關注的對象。該現象各國都有,然韓國娛樂工業的完善與成熟,使之像是一座專門製造偶像的「工廠」,髮型、五官甚至連性格都能被製造,只為符合當代審美與期望,將一個個人放入模器,精準切割、填充。

千禧年後,偶像團體走紅的範疇不僅限於韓國,更有數團開始踏出亞洲、轉向歐美市場。圖為BTS防彈少年團於第62屆葛萊美獎演出。 圖/路透社
千禧年後,偶像團體走紅的範疇不僅限於韓國,更有數團開始踏出亞洲、轉向歐美市場。圖為BTS防彈少年團於第62屆葛萊美獎演出。 圖/路透社

與書籍立意正好相反的概念

有什麼事情和我想的是一樣的嗎?還是整個世界都是個謊言?

瑞秋的經歷或許不是某個人的故事,但是一個個環抱夢想的少男少女的寫照,其中只有少數「幸運」出道,笑到最後的是贏家,看似成功出道了,但真的是贏家嗎?彼時才理解,原來這只是另個戰爭的開端——出道前是一場腥風血雨,出道後更是與世界為敵。

褪去光輝表象,伸展台沒有了燈光和觀眾,只是個空殼。本書立意雖然在於鼓勵人勇敢追夢,背後構築的龐大概念卻正好相反——「為了夢想,這些犧牲值得嗎?」作者Jessica的親身經歷,讓她成為這個故事再適合不過的訴說者,作為青少年文學,字裡行間帶出的詰問都是現實的映照:包含社會對男女的雙重標準、對異文化者的歧視,以及這場娛樂大秀的荒謬,在韓國娛樂魅力橫掃世界的當下,本書提醒眾人稍作冷靜,在一切邁入失控之前。

然而,小說在上市後立即攻佔美國書局熱銷榜,讀者們爭相找出故事中是否有影射現實的蛛絲馬跡,這樣的結果,彷彿又回到小說裡頭的世界,人們鄙視八卦,卻又啃食八卦,在紛紛擾擾的輿論背後,有誰看見在陰影下,那個受傷的女孩瑞秋?

Jessica曾在2019年10月來台舉辦粉絲見面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Jessica曾在2019年10月來台舉辦粉絲見面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