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來台灣開書店的人——初探銅鑼灣書店與「賣書佬」林榮基 | 李志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只是個來台灣開書店的人——初探銅鑼灣書店與「賣書佬」林榮基

過去幾十年來,始終孜孜矻矻以鬻書營生的林榮基,大概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竟然會「被失蹤」。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過去幾十年來,始終孜孜矻矻以鬻書營生的林榮基,大概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竟然會「被失蹤」。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歷史總是充滿了嘲諷與荒謬。

過去幾十年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始終孜孜矻矻以鬻書營生的林榮基,大概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竟然會「被失蹤」,並且在六旬之齡迎來大轉身,由一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賣書佬」,轉瞬「失足」墜入了國際政治舞台的震央,一躍成為港台人盡皆知、彷彿《舊約聖經》裡的小蝦米大衛面對強弱懸殊的巨人歌利亞,為了換取「自由的代價」,而不惜隻身抵抗中共暴政的指標人物。

俗話說「人生無常,禍福難料」,就在「銅鑼灣書店」即將在台北重新開幕的前三天(4月22日),北京政府突然宣布當年幕後主導香港銅鑼灣書店綁架事件的公安部副部長孫力軍,因涉嫌嚴重違紀而遭撤職拘捕。與此同時,天網恢恢,早先在書店開張前夕向林榮基潑灑紅漆恫嚇的三名嫌犯,最後一位恰巧也在這天於高雄市被警方逮捕。類此意圖製造恐懼的干擾行徑,反倒使得支持林榮基開書店的廣大台灣民眾,頓時熱血沸騰。

這也讓我聯想到香港《古惑仔》系列電影裡的一幕,片中反派烏鴉帶領一群東星幫小弟追殺陳浩南,結果遇到這位牧師帶著街坊鄰居「抄傢伙」出來解救,他說:「這裡全都是我20多年的老街坊,我傳道好多年,我平常叫他們大家信耶穌,他們不一定相信,但是我叫他們砍人,你問他們去不去」!

話題回到銅鑼灣書店。普遍來說,多數台灣人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很愛讀書,政府部門各單位過去宣傳「書香社會」幾十年來也都沒什麼明顯成效。你平常鼓勵大家買書,大家不一定會買單,但是今天書店老闆被人潑了漆,上了媒體成為新聞焦點,如此一來等到開幕那天,大家難道還不把這間書店給擠爆嗎?

果不其然,開幕後的銅鑼灣書店不僅被擠得水洩不通,連要上書店的電梯都大排長龍。有趣的是,端看店門口擺滿了許多花籃祝賀或親臨現場致意者,相較於民進黨從蔡英文總統、立法院長游錫堃,乃至秘書長羅文嘉、副秘書長林飛帆、立法委員洪申翰,社會民主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以及民間出版同業、各方民運人士等冠蓋雲集,在野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卻是一個都沒出現,且扮演北京喉舌的旺旺集團亦有志一同,彷彿「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般刻意無視。

重生的銅鑼灣書店,緊鄰捷運中山站3號出口一棟商辦大樓10樓,對面就是新光三越。 圖/作者提供
重生的銅鑼灣書店,緊鄰捷運中山站3號出口一棟商辦大樓10樓,對面就是新光三越。 圖/作者提供

書店選擇在4月25日開幕,正是林榮基為了紀念一年前因擔憂《逃犯條例》而來到台灣的重要日子。 圖/作者提供
書店選擇在4月25日開幕,正是林榮基為了紀念一年前因擔憂《逃犯條例》而來到台灣的重要日子。 圖/作者提供

我沒見過屈膝的書枱,雖然我見過屈膝的讀書人

四年前(2016)6月16日那一天,徹底改變了林榮基的人生軌跡。當時他經深圳去東莞看望朋友,突然被中共相關部門人士羅織「違法經營書籍銷售罪」強制押走,在經歷長達六個月的監視居住,以及兩個月的保釋候審後,才被特務人員放回香港,並脅迫他交出書店顧客名單。不甘屈服的林榮基,在九龍塘地鐵站外抽了三根煙後,便決定不再沉默,在記者會上公開揭露中共惡行。

林榮基回想起昔日這段監禁歲月所承受的精神折磨,一度想要自殺也沒有辦法。「我聽見外面的鳥叫聲,覺得鳥比我幸福,他們有自由」。平生自云「不善於與別人溝通」,乍看沉默寡言,在書店客人眼中經常頂著一頭亂髮、獨自坐在收銀台旁低頭看書的林榮基,自從那場記者會後、迄今為止面對輪番不絕的海內外媒體採訪所說的話,老早超過了他以往大半輩子說話的總和。

台灣銅鑼灣書店選擇在4月25日開幕,正是林榮基為了紀念一年前(2019),因擔憂《逃犯條例》無法再讓香港安全,於是買了單程機票,帶著簡便行李來到台灣的重要日子。

甫從中共虎口逃出生天的切身之痛,讓林榮基對於自由民主的信念更加果敢堅毅,他特別欣賞美國作家海明威在小說《老人與海》寫下的名言:「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並曾引用60年代香港作家舒巷城的詩作〈書枱〉(粵語「書桌」之意)來期勉自己:「我沒見過/屈膝的書枱/雖然我見過/屈膝的讀書人」。

尤其提到「自由」二字,在林榮基的口中娓娓道來,你會明顯感覺到它似乎有一股生命不可承受的重量。就像早年參與台灣黨外運動的田孟淑女士所形容:「自由跟人權很像空氣,當你充分享有它的時候,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當你快要失去它的時候,你甚至願意用你的身家性命來多換一口氣!」

儘管從香港來台尋求庇護的在地生活依舊並不風平浪靜,林榮基卻不希望別人稱他為「流亡者」,而是如同往常那樣以「書店佬」、「賣書佬」自居。「我只是一個來台灣開書店的人」,林榮基坦言:「這輩子我只會做這件事」。因為自己喜歡看書、找書,卻唯獨不喜歡「藏書」,他認為「書不該只是收藏」。空閒時,林榮基也喜歡寫些文章,抒發讀書所思、生活隨感,又或點評社會時政,但因「不敢獻醜」而從未公開發表。

重生的銅鑼灣書店,緊鄰捷運中山站3號出口一棟商辦大樓10樓(沒辦法,房租太貴),對面就是新光三越。林榮基表示,香港銅鑼灣書店也是緊鄰捷運站、位在百貨公司對面。據說在香港時,有五年的時間他晚上都直接睡在書店;來到台灣居留後,他仍是保持過去的工作習慣。新書店十多坪的空間預計上架一萬種書,店內一隅為林榮基的櫃台兼辦公桌,後方就是一張高架鐵床,「這樣也方便嘛,我早就習慣以書店為家」。

雖然白髮上還殘留著些許紅漆,不畏暴力威脅的林榮基,偶爾亦會幽默自嘲「我這髮色很漂亮,挺好看的啊,我還要謝謝他咧」;「我開書店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反正他們都不讀書的,憑什麼要我們這些喜歡讀書的人不能看書,這沒道理啊!」有時書店的門鈴響了,林榮基還會說起冷笑話:「來這裡按門鈴的通常若非警察,要不就是獨派人士」。

前衛出版《史明回憶錄》也在架上。 圖/作者提供
前衛出版《史明回憶錄》也在架上。 圖/作者提供

林榮基會抽空造訪各地獨立書店交換經驗推薦書單,藉此了解台灣書巿狀況和盈利模式。 圖/作者提供
林榮基會抽空造訪各地獨立書店交換經驗推薦書單,藉此了解台灣書巿狀況和盈利模式。 圖/作者提供

這家書店不只是我一個人的,而是屬於所有支持書店的台灣朋友

書店開幕前,林榮基除了買飯會外出,平時大多都泡在書店裡,花時間看書、整理書籍,或與中盤商聯繫進書事宜。除此之外,他也會抽空造訪各地獨立書店交換經驗推薦書單,藉此了解台灣書巿狀況和盈利模式,甚至是去尋找一些二手書店或老字號出版社來開拓書源,想盡辦法引進現今早已絕版,而他認為很重要、非得推薦給讀者的書。

比方他在櫃台結帳處放置一套台灣早期由「藍燈文化」翻印、作為「非賣品」只能讓客人翻閱的顧頡剛《古史辨》舊版精裝本,即是近日從桃園一間二手書店收購而來。他認為該書內容針對中國傳統史學典籍的批判精神,不僅可以解放人的思想,亦可從中看到科學的理性精神。林榮基強調,它的考證推翻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論述,甚至挑戰「台灣人是中國人」此一觀點,國民黨來台後將之打為禁書,因為《古史辨》動搖了其統治的合法性。

從香港倉皇來台,林榮基最愛嗜讀金觀濤《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李劼《中國文化冷風景》。前者讓他從年輕一直讀到中年,反覆讀了好幾個版本,後來終於慢慢看懂,亦使他豁然明白「為何中國幾千年擺脫不了專制皇權的循環」;後者則讓他不禁讚嘆李劼的文筆優美、探討深刻,同樣帶給他很大的啟發。

上述這些書籍,連同李劼的《百年風雨》,皆是銅鑼灣書店開幕初期擺放在櫃台結帳處的「主打書」。而為了不辜負各界朋友對於「銅鑼灣書店——台灣重啟」募資計畫的支持,林榮基絲毫不敢怠慢,戰戰兢兢地善用每一分錢,費心謹慎挑書選書。

林榮基擅長挑選貼近社會議題的「硬核」人文歷史類書籍。 圖/作者提供
林榮基擅長挑選貼近社會議題的「硬核」人文歷史類書籍。 圖/作者提供

店內亦有討論「反送中」抗爭議題的香港書區。 圖/作者提供
店內亦有討論「反送中」抗爭議題的香港書區。 圖/作者提供

林榮基擅長挑選貼近社會議題、主攻中國相關研究的「硬核」(hardcore)人文歷史類書籍,如允晨出版的李劼一系列中國文化史著作;八旗出版的楊海英《文明的遊牧史觀》、何清漣《紅色滲透》、柯立安.斯考森(W. Cleon Skousen)《赤裸裸的共產黨:共產主義如何危害自由世界》;左岸出版的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聯經出版的黃仁宇史學著作等,顯然為幫助讀者擺脫傳統大中國思維,而提供充足的批判觀點和思想養分。

此外,店內亦有討論「反送中」抗爭議題的香港書區;前衛出版《史明回憶錄》和玉山社的台灣書區;反思當代藏人處境與宗教文化的西藏書區;村上春樹與馬奎斯、川端康成、波特萊爾、卡謬等著名小說譯作的文學書區;以及兼融建築、設計、電影、攝影、繪畫類的藝術書區,甚至還有部分童書。綜覽店裡的每一本書,乃至書籍的分類和陳列方式,均可謂具體而微地呈現了林榮基對於「博雅閱讀」(Liberal Reading)的個人理念與反抗意志。

回憶過去他被中共軟禁期間,有天讀到馬奎斯的小說《枯枝敗葉》(La hojarasca),內容描寫小城馬康多(Macondo)遭受商業集團「香蕉公司」的入侵與掠奪,其組織帶來許多外地人而徹底改變了這座小城,當地居民赫然驚覺自己面臨精神上的無所寄託,讓林榮基不禁想起香港人的處境。

原本以為來到台灣,或能拋開一切紛擾重新開始,不料卻仍遇到許多波折。林榮基指出,每個地方都有它的問題存在,無論是台灣或是香港,許多人就是會支持摧毀自己土地的人。「雖然有些台灣人大半輩子活在一個民主自由、處於獨立狀態的國家,為何卻仍有500多萬人甘願冒著失去人權的風險,去支持一個選擇跟中國親近並且期望統一的候選人?」林榮基認為這必須倚賴長期的思想和閱讀,以及透過對歷史的了解,試著從各種不同觀點去理解背後的原因。

書店牆上高掛醒目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與「台灣獨立」旗幟,標誌著某種精神象徵。一旁的陽台則是他平時聊完書後,偶爾來此抽菸放鬆的小天地。林榮基表示,銅鑼灣書店未來的選書方向將逐漸以台灣為重心,並提供來自香港的觀點,幫助台灣釐清、探問和中國的關係。

同時他也自我期許,銅鑼灣書店不單只是作為一家販售書籍的獨立書店,或僅被視為帶有某種抗爭圖騰的書店,而是讓這裡真正成為台灣人與香港人之間的精神橋樑,以及匯聚港台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因此,他亦會考慮邀請台灣、香港等地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來書店開設小型講座,並預計大概在下半年開始試辦。

銅鑼灣書店未來的選書方向將逐漸以台灣為重心,並提供來自香港的觀點,幫助台灣釐清、探問和中國的關係。 圖/作者提供
銅鑼灣書店未來的選書方向將逐漸以台灣為重心,並提供來自香港的觀點,幫助台灣釐清、探問和中國的關係。 圖/作者提供

書店牆上高掛醒目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與「台灣獨立」旗幟,標誌著某種精神象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書店牆上高掛醒目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與「台灣獨立」旗幟,標誌著某種精神象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