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夢裡,就是在書裡?港台藝術家智海、倪和孜雙個展(上) | 李志銘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不是在夢裡,就是在書裡?港台藝術家智海、倪和孜雙個展(上)

舊香居藝空間舉辦智海、倪和孜「龜兔賽跑之全景反射」雙個展,展期為8月15日至9月6日。 圖/作者提供
舊香居藝空間舉辦智海、倪和孜「龜兔賽跑之全景反射」雙個展,展期為8月15日至9月6日。 圖/作者提供

猶記得十多年前,我最早是從舊香居書店認識了來自香港的智海,以及他和江康泉首度嘗試結合漫畫與文學這兩種形式,針對劉以鬯、西西、梁秉鈞(也斯)、吳煦斌、黃碧雲、董啟章、韓麗珠等香港文學名家作品,進行(視覺化)改編和再創的實驗先鋒之作《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2007,香港三聯書店)。

由於每位作家的文字風格迥異,說故事的劇情節奏各具其妙,漫畫繪者往往也要搭配運用不同的視覺風格、線條、媒材轉換成為相應的圖像語言。譬如香港女作家西西當年由於得了乳癌,右手不便提筆、只好用左手寫小說。智海在創作時為了能夠儘量貼近作家本人的思考和身心狀態,因此也執意使用左手將她的小說畫成漫畫。另在韓麗珠的一篇作品〈睡〉,內容講述女主角的男朋友長期陷入沉睡之後越變越小,最後小到無法再看到他。智海試圖用鉛筆描繪出小說裡的灰暗氣息,漫畫的框格也跟著越來越小,最終化作一道時空的縫隙。

藝術與書的異托邦狂想

早昔印象中的智海,整個相貌氣質幾乎都和十多年後的今天一樣沒什麼改變,仍是留著樸素的齊耳短髮,一貫的寡言、低調、清瘦、靦腆。如他帶有濃厚半自傳色彩的《默示錄》,純以黑白線條勾勒出被人群與社會放逐的疏離和絕望;又彷彿他所迷戀的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那般敏感、沉鬱、內斂而執著。不僅對於獨立漫畫這份志業始終抱持著勇敢嘗試新事物的熱情,同時更是個對舊書特別情有獨鍾的重度書痴。

智海喜歡收藏封面設計具有時代美感的舊書、絕版書,過去他偶然從舊香居和台北其他二手書店,找到了許多70年代香港畫家蔡浩泉替今日世界出版社繪製封面插圖的書籍,並且也熱衷前往日本、歐洲等海外各地舊書店淘書尋寶。翻覽冊頁之間,那些精心手繪的線條筆觸,大膽鮮明的印刷配色,讓買下這些舊書的智海總是小心謹慎以透明書套包覆珍藏,偶爾還會把它們帶在身邊反復閱讀。

誠如當代法國思想家傅柯(Michel Foucault)指稱,城市中往往有一些介於現實與虛構之間的「異托邦」(heterotopia)空間。它就像一面鏡子,讓人們得以照見自身,反映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荒謬與想像。對智海而言,繪畫儼然是他內心世界的一種映射,生活本身即是繪畫的一部分。而書本,則是沉澱自我的精神寄託,亦是他從「獨立漫畫」(Alternative comics,又稱「非主流漫畫」)轉型投入「純藝術」(Fine Art)創作的養分來源。

圖為早年智海接受舊香居委託繪製的名片設計。 圖/作者提供
圖為早年智海接受舊香居委託繪製的名片設計。 圖/作者提供

畫漫畫,喜歡書,又把書拱來拱去

金牛座出生的智海,曾把自己比喻成一頭在某處角落安靜吃草的牛。大學時期經常翹課躲在圖書館裡畫圖,一邊選修法語、大量看法國電影,因而接觸到歐洲漫畫開拓了眼界。同時也一邊土法煉鋼自學素描和各式技法,並借用館內的影印機自印作品,以A4紙折成一本八頁的小畫集,每隔兩周或一個月在學校食堂門口發放。後來甚至自己繪製封面、直接拿到書店去賣,還曾在旺角的東岸書店擔任兼職店員。

彼時無論何處,只要看到有人喜歡而收下自己作品時,就會讓他感到非常滿足與自信。「如果你喜歡畫,就畫吧;沒有人幫你印書,就自己印,自己出版」。智海坦言,當年通往獨立漫畫的這條路,其實都是像這樣跌跌撞撞自己走出來的。

1997年手工自印第一本漫畫集《The Writer》;1999年自費出版《The Writer And Her Story》(後於2007年由廿九幾、Kubrick重版發行);2003年麥穗出版《默示錄》;2006年與歐陽應霽合編《路漫漫:香港獨立漫畫25年》,並與Eric So、小克、楊學德等跨界藝術家共同完成《香港春捲》漫畫合輯首度在台出版;2007年集結了原先在明報副刊連載、與江康泉合著《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同年再與鴻鴻合著漫畫小說集《灰掐》;2009年接連發表兒童故事系列的《花花世界》。

回顧智海的創作歷程,儼然便是近20年來香港獨立漫畫發展史的縮影。由於很早就能夠身體力行、沉浸於自製推銷限量「手工書」的樂趣當中,同時又有在書店工作與自費出版的經驗,令他大致了解書市的運作流程,亦懂得如何把自己的作品透過印刷和裝幀來傳達給普羅大眾。

近年經常活躍於港台兩地獨立出版刊物活動展覽的智海,因緣分牽繫,在台北遇到了日後對他創作思維與風格皆產生深遠影響的「nos:books」(挪石社)創辦人及主編倪和孜,兩人既是同為藝術家的夥伴關係,又是彼此在生活上相互扶持的人生伴侶。

大學就讀中原商業設計系,同時熱愛素描、繪畫及手作印刷書的倪和孜,很早就開始對採用書籍的物質形態作為概念媒材的「藝術家創作書」(Artist’s Book)深感興趣,並以本名「和孜」諧音喚作藝名「兒子」(Son Ni)行走江湖。2008年又頗幽默地以反轉英文「Son」之名創立了「nos:books」,中文譯為「挪石」則有比擬「愚公移山」之喻,藉此形容他們經常扛著一堆如磚石沉重的書籍四處移動、出國參展兼賣書。

「挪石社」常以出其不意的姿態,且賦予藝術家無限可能的想像概念,利用小型活版圓盤印刷機,還有像是版畫般以單色疊印來完成印刷的RISO孔版數位快印機,嘗試做出比普通機械印刷更加驚人、形式不拘一格的實驗藝術之書。除網站行銷,也發行至台港歐美各大城市特選書店,閒餘時亦販售經揀選之各國限量畫冊和各類珍奇絕版書。

2013年「挪石社」出版智海的第一本刊物《夢的書》,以及2017年發表續篇《夢的書(二)》。 圖/作者提供
2013年「挪石社」出版智海的第一本刊物《夢的書》,以及2017年發表續篇《夢的書(二)》。 圖/作者提供

左:智海繪製香港作家葉輝的中篇小說《尋找國民黨父親的共產黨祕密》封面書影;右:純屬虛構C. H. Yeung的《死者能夠繪畫:藝術大師從喬托到常玉的死者故事》。 圖/作者提供
左:智海繪製香港作家葉輝的中篇小說《尋找國民黨父親的共產黨祕密》封面書影;右:純屬虛構C. H. Yeung的《死者能夠繪畫:藝術大師從喬托到常玉的死者故事》。 圖/作者提供

不是在夢裡,就是在書裡

在日常工作習慣上,智海與倪和孜這對親密夥伴,就像是童話故事裡彼此競爭賽跑的烏龜和兔子:智海心思細膩,其筆下層次豐富、自在寫意的畫作內容,往往快速反映在他想表達給人的即時思緒與直觀情感當中,所以是兔子;倪和孜則是大而化之,看似簡潔的畫風背後,卻是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沉澱才能夠慢慢累積出來,因此是烏龜。但在骨子裡,兩人其實都是愛書愛到無可救藥,對於他們認為不重要的事情向來很無所謂,而對於珍愛的事物卻是用心專注到近乎偏執。

因此,智海於2013年在「挪石社」出版的第一本刊物《夢的書》,及其後2017年發表續篇《夢的書(二)》等內容,成為了這回在舊香居藝空間首度以「雙個展」形式舉辦「龜兔賽跑之全景反射」展出智海、倪和孜兩人作品的重要主軸之一。

顧名思義,所謂「夢的書」,意即儘管在睡夢當中,都會讓人忍不住朝思暮想、渴望獲得的書籍,或泛指那些自身珍藏已久的、買不起的,甚至捨不得借給人的鍾愛之書。主要包括日本插畫大師安西水丸的第一本單行本漫畫集《青の時代》(青澀時代)、香港作家葉輝的中篇小說《尋找國民黨父親的共產黨祕密》、現代色彩學理論大師約翰.伊登(Johannes Itten)的扛鼎之作《色彩藝術》(The Art of Color)、捷克傳記作家漢斯-格德.科赫(Hans-Gerd Koch)的《當卡夫卡遇見我時:弗朗茲.卡夫卡的回憶》(Als Kafka mir entgegenkam: Erinnerungen an Franz Kafka)、義大利畫家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風景的本質》作品集(L'essenza del paesaggio)、《吳煦斌小說集》、瑞士女性先鋒藝術家米瑞安.坎(Miriam Cahn)作品集《覆蓋的逃生路線》(Überdachte Fluchtwege)等。

就像當年立石鐵臣以「即物細密描寫」的工筆方式,將他生平喜愛的昆蟲和植物標本畫成一幅幅精緻無比的細密畫(miniature),智海亦將自己所愛之書視為某種另類「書籍標本」,從封面、封底到書脊一筆一畫地詳細勾勒出來,彷彿這本書的靈魂就能夠永遠被畫家烙印在心中。

除此之外,有些描繪的書籍對象則是純屬虛構(作者與書名「攏是假」!)、根本不曾在現實世界裡出現的幻想之書,比如鮎川次郎的《上帝美術館》、上官華的《屁眼懸崖》、《隱蔽的天堂:Google Maps對你隱藏的50個地方》(Hidden Paradise: 50 Places where Google Maps hide from you)、C. H. Yeung的《死者能夠繪畫:藝術大師從喬托到常玉的死者故事》(Dead Can Paint: Stories of the Deads of Master Artists from Giotto to Sanyu)、Calvin S. Hall的《我們如何在夢中感知空間》(How We Perceive Space in Dreams),以及《周公解夢》等。

略觀整體書單,有的書名看似荒誕、無厘頭,卻又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而讓人有所期待。對此,擅長以「書」和「夢」建構出一層層幻想帷幕的智海,甚至還將自身的存在象徵(生肖屬蛇,喜歡書)畫成了一本露出布條書簽正在吐信的蛇皮書,這些作品似乎也都輾轉隱喻著「夢境是自身真實面目的潛意識展現」、「一切真實都來自於虛構」的核心概念。

▍下篇:

藝術品真的「物以稀為貴」?港台藝術家智海、倪和孜雙個展(下)

智海將自身的存在象徵(生肖屬蛇,喜歡書)畫成了一本露出布條書簽正在吐信的蛇皮書。 圖/作者提供
智海將自身的存在象徵(生肖屬蛇,喜歡書)畫成了一本露出布條書簽正在吐信的蛇皮書。 圖/作者提供

留言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