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亮 文章列表 | 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李政亮

李政亮

輔大法學士,台大法學碩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為文化評論者,政大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日治時期電影史、華語電影、中國影視文化與日本漫畫史等。著有《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獲36屆金鼎獎)、《中國課》(獲選《亞洲週刊》2012年度十大好書)、《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大銀幕裡外的中國野心與慾望》(獲選2018年法蘭克福書展台灣館展書),新著為《從北齋到吉卜力:走進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歷史》(2018)。

共發表 74 篇文章
《鬼滅之刃》為何爆紅?後疫情時代的「現象級」日本動漫
《我這樣過了一生》,1980年代的外省族群記事——悼張毅導演
《阿基拉》的經典意義(上):日本漫畫分成「大友克洋以前・以後」?
魯蛇們的黑色世界:禁播的中國電影
中國年輕人「都市夢」的現實與幻虛——從電視劇《三十而已》談起
從「被禁」到「解禁」:中國第六代導演與他們的禁片
今敏動畫的真實與虛構:《千年女優》的原型人物「聖女」原節子
懷舊是麻藥還是解藥?《胭脂扣》的香港歷史鄉愁與身分認同
1936柏林奧運的認同衝擊(上):首位參與奧運的「台灣人」張星賢
海的影像政治(上):何謂國策電影?日本的鄭成功神話《國姓爺合戰》
《阿基拉》的經典意義(下):日本泡沫經濟的「廢墟城市」末世寓言
無敵鐵金剛與原子小金剛:日本巨型機器人的科幻SF想像與進化
《金色夜叉》的台灣之旅(上):男性復仇小說,何以成日本文學名著?
台灣諜戰片探尋(下):中國抗日影視作品裡的「國共關係」
日本特攝之神圓谷英二(下):「超人」熱潮催生的《關公大戰外星人》
「東亞病夫」復仇記?香港功夫電影的「李小龍式」激情民族主義
無敵的青春劇場甲子園,在台灣也能上演嗎?
高畑勲與宮﨑駿的「世界名作劇場」:穿過台灣仇日年代的經典動畫(上)
手塚治虫「陰慘之作」:手塚父子的《迷幻少女》漫畫與電影改編
導演相米慎二的青春影像記事(下):水手服、機關槍與颱風過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