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寫韓國】酒色文化系譜學(一):酒吧小姐
中國從來不是一個現成的供我們去瞭解的客體,而是需要不斷發明的。——弗朗索瓦‧于連(Jullien, Francois)
我說,「韓國,也是」。
週末晚間十點半,難得與朋友相約前往首爾永登浦(영등포)CGV電影院內看電影,電影結束後,繼續跟朋友喝了杯咖啡聊著天,離去之前,看了看手錶,嗯,晚上十點半。
「時間還早」,心想找間常去的酒吧去喝個小酒吧,算是在這個輕鬆的週末夜晚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八月多雨的首爾星空,天空飄下幾滴小雨,抬頭看一看上空的月亮,如同道彎眉,心想今天應該是農曆初三初四吧,娥眉月的夜晚……
我打起了傘,混在人群中,走出百貨公司。
永登浦樂天百貨內,有著讓我這外國人嘆為觀止超大螢幕的樂天電影院(롯데시네마),院內有近三、四層樓高度的挑高空間,雖說,在台灣高級的電影院不算少,但我也著實地被這樣的空間所震撼,裡面更有著360度的環繞音響,讓觀眾可以享受最高級的影音服務,怪不得在韓國,男女朋友約會的行程一定少不了電影院,且腦筋動得快的韓國商人,早在好幾年前就推出「電影優惠手機專案」,也就是手機搭配某指定匯率專案,每個月都會送顧客兩張免費的電影票,可見在韓國國民愛看電影的風氣之盛。
雨越下越大,打在黑色傘面上,趴趴趴地作響。
走著走著,人來人往的永登浦街道,除了熟悉的現代化建築百貨公司、小商店,以及走過我身邊人們身上的酒氣味之外,一跟韓國人提到永登浦,他們對這區的印象,除了上面提到的超大螢幕的電影院之外,莫過於是這裡最有名的「紅燈酒區」。來到這,只要稍微懂一下門路的,很快就可以摸索到位於在百貨公司後方,一排一排明亮的玻璃窗,裡面當然就是待價而沽的小姐。當然,在入夜的永登浦街道上,特別是在關店後的百貨公司門口外的廣場,或是地鐵旁的小公園,即使是燈火通明處,就可以看到一位位穿著華麗衣裳出現的小姐,站著抽著煙,而這,當然也是待價而沽的小姐。
雨越下越大,打在黑色傘面上,啪啪啪地作響。
跟台灣「遇水則發」的習俗不同,在韓國的雨天,往往被人認為是有重要的賓客來到,天空才會下起雨來。當然,問起現今的韓國人下雨天要幹嗎,得到的答案恐怕不如我這般詩意地想到過往的韓國文化,而是裝滿鐵茶壺的小米酒,聽著窗外的滴答滴答雨聲,等待著鍋盤上煎得劈趴劈趴響的煎餅。
雨越下越大,打在黑色傘面上,啪啪啪地作響。
空氣中瀰漫著人來人往的酒臭味,偶爾散佈著煙味,再加上雨陰沈的味道,整條街道瀰漫著潮濕且複雜的氣味,要怎麼形容這個地方的味道呢?
有點年華盡失,不耐煩男性顧客抽插,以及帶有點陰濕女性陰道的味道……
距離永登浦紅燈區兩條巷子的地方,即是我常去的酒吧,它是間位於地下室,名叫做「無名」的小酒吧。
會認識這間酒吧也是緣分吧?記得一年多前,大概也像今天一樣的時間,跟朋友相約在永登浦逛街喝酒聊天,當時因為貪杯多喝了幾瓶啤酒,在路上內急,但又找不到公廁,雖然我大可學韓國(上了年紀的)醉漢,醉茫茫地隨便找根電線桿,或者是來到巷內隱密處,一解內急。但是,身為外國人,身份特殊,萬一這一尿被當地人看到,或被警察盤問,惹事上身那可不行呢,所幸找到這間酒吧借廁所,當然,事後陸陸續續也常來光顧這間小酒吧,大約來了也來過七、八次了吧?熟到裡面的櫃臺小姐都認識我了。
而這間店也有趣,位於地下室的酒吧經常讓人誤會為「不良場所」,特別是在「敏感」的永登浦區。光顧這間店的顧客,大約都是五、六十歲上了年紀的大叔,我這樣三十歲出頭,年輕的肉體,恐怕少見吧?
站在樓梯入口處,我收起了傘,一步步踩著往地下室的階梯走下去。
「叮咚」,聽到店家裝在店門口提醒店內員工有客人來到的熟悉招呼鈴聲響。我推開店門,還是熟面孔——圭雅(규아)在店內,她正在收拾著前一組客人喝完酒的餐盤、杯具,「歐巴?你來了喔?」,圭雅跟我打聲招呼。
仔細觀看今天圭雅的打扮,鮮紅色的高跟鞋,貼緊臀部線條的緊身one piece黑白橫條洋裝,將她大腿以下雪白的腿展露無遺,腳踝上也不忘加以裝飾,繫上一條金色細腳繩,在略顯黑暗的地下室內,更顯得耀眼。除此之外,圭雅在洋裝外套上長度只到胸下五公分改良式的韓式薄外套,黑長髮,心機的把長髮披在左邊一側,露出右肩頸部,聽說這是男人最無法抵擋的女生長髮披式,而她帶著亮白色的大圓耳環,在室內更顯閃耀。在櫃臺桌上,則放著LV的名牌包,性感的裝扮與名牌包包,在燈紅酒綠的永登浦,發人遐想。
即使才剛走進店內,我便已經聞到從她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水味,一邊猜想著,是Chance還是Dior的香水呢,她轉過頭意味索然的看了我一眼。
如同貓瞳的雙眼,嘴角那一抹淺淺的微笑,在這充滿酒精氣息與化不開的香水味的酒吧,跟我打著招呼。
記得她才二十五歲吧?正是韓國人口中「女生最美麗的年紀」,而她卻在這樣的酒吧擔任起全職的「吧台小姐」(바텐더, bartender),的確,是可惜了點。
「圭雅,好久不見,今天客人多嗎?」我挑了自己習慣坐的櫃臺前的吧台位子上,隨口應道。
「星期天,又下雨,客人沒有很多,」圭雅擦拭完在我身後的酒桌繼續說到,「加上月底,大家手頭緊,我今天大概可以早一點下班吧?嘻。歐巴,要喝什麼?」
「一樣啊,啤酒就好,妳也陪我一起喝吧。」
「콜,好啊!」圭雅應了一聲,從放冰箱拿出一瓶瓶裝Cass啤酒,加上兩個酒杯,幫我倒滿了酒之後,我也不免俗的從她的手上接過酒,幫她倒滿杯。
在韓國所謂的talking bar(韓國當地稱為:bar, 바),紳士總是要請談話的吧台小姐喝一杯,這樣純聊天的酒錢比起在外面朋友聚餐的「正常」酒吧,價錢貴了一點,比如圭雅拿給我的180c.c.的小玻璃瓶裝的Cass啤酒,在「啤酒倉庫」(맥주창고)自助式的酒吧1,可能售價才2500-2900韓元左右(折合台幣約70、80元上下),但這種酒吧大約都8000韓元起跳(折合約台幣220元上下)。
但這種酒吧主要收入不是靠「零售」的啤酒,而是以一瓶高於市價四到五倍的「洋酒」(양주)為主,要價最低約為15萬韓元(折合台幣約5000元)上下,而且還提供給顧客keeping(寄酒)服務,好方便顧客下次登門再訪。當然,在這裡的也有提供顧客下酒菜,只不過沒有如同外面「正常」酒吧,有炸雞、薯條或者是烤魚等各式各樣的菜色,在這裡,都是基本且簡單的「乾式下酒菜」(마른 안주),諸如魷魚絲、花生,以及鹹味餅乾之類的,當然也有一些應時的水果,如西瓜、香蕉以及草莓,基本上,若從洋酒起喝,一個夜晚與櫃臺小姐單純聊天兩、三個小時,花費20、30萬韓幣(折合台幣約7000-10000元上下)是基本低消。
但是,就只是純聊天。
所以,要讓客人在這種店心甘情願的花酒錢,店內的小姐的挑選以及裝扮可不能馬虎,時常可以看到逛這些bar的顧客,一進門萬一看見小姐「不順眼」,馬上掉頭就走的大有人在,一條繁華的街道上,如同首爾的新林(신림)區,如果腳力好一點的話,半個小時之內,可以「挑剔地」逛上十幾間這種talking bar看小姐去。
不過,圭雅跟我的第一次見面,就知道我是外國人,且來到異鄉求學,哪有什麼閒錢開洋酒喝,她倒也不勉強,當作交朋友的心態吧?總愛跟我喝著啤酒聊著天,且總是會招待我多一點小菜,所以這間「無名」的店,總是給我放鬆的感覺。
但是,生活在此大城市的本地人,可沒這麼好運吧?心靈是空虛的吧?
這樣的talking bar可以說在韓國首爾街道隨便就可以找到,甚至在我學校附近的大學洞,因為那邊準備公務人員考試的人特別多,還被封為「考試村」(고시촌),光是那一區的酒吧,十步之內就可以看到一間酒吧的看板也不為誇張之語。
是考試的人特別寂寞、孤單嗎?還是,在這大城市的人們,特別寂寞、空虛呢?
韓國除了酒吧之多,藉由酒彌補心靈空虛的2還有宗教。
在韓國街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夜晚紅閃閃教會的十字架,連同有名的文化觀察家——金文學在他的《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一書內也提到,中日韓三國的街景大不同,在日本則是柏青哥店(老虎機文化),中國則是飯店(宴會文化),而韓國,則是教會(教會文化)。若我們先以韓國天主教會為例的話,於2004年發表統計資料,韓國天主教徒總計4,537,844人,占全國總人口9.3%,且韓國天主教會是世界上成年人信仰皈依最多的國家,每年都會有超過15萬以上的成人信教,而迄今2015年4月8日發表的最新統計資料,信教人數為5,560,971人,佔人口總數為10.6%,如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和自殺而死的盧武鉉均為天主教徒,就可以看到天主教會在韓國社會所扮演的角色3。
我記得是一位奧地利精神病學家,性學研究的創始人——克拉夫特-埃賓(Richard von Krafft-Ebing, 1840-1902),在他的《性病態心理學》(Psychopathia Sexualis, 1886)一書內曾經提到,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因心靈越空虛也越淫亂,而有著兩千八百萬人口的首爾都市,令人困惑的是,酒與宗教同時興盛於這個國家內,並立在同一條街道上。
「歐巴,你在想什麼啊?」圭雅打斷我的思緒,拿起酒杯要跟我乾杯,同時熟到跟我開起玩笑話來,「歐巴該不會,剛剛……去做壞事吧?」
「哪有,呵呵,妳知道歐巴不是這種人的,今天過來永登浦是特別來看妳的,我們好久沒見了」,說完,我拿起酒杯「噹」的一聲輕碰圭雅的杯沿,喝了口酒。
心裡數一數,跟圭雅大概也快一個半月沒見面了吧?
在昏暗的酒吧,坐在我眼前的圭雅顯的朦朧,空氣中香水與酒精化為一股曖昧的氛圍,圭雅裸露的鎖骨在昏黃的燈光下更顯迷人,她迷濛的貓瞳看向我,彷彿要看穿我瞳孔的深處,看穿深處的巨大空洞。我也看向圭雅,她對著我一笑,嘴唇向臉頰上牽,露出了二十五歲的酒窩。我看著她的酒窩,吸著酒精的氣味,並讓冰涼的液體通過喉嚨進到胸肺。下雨的夜,韓國的地下室酒吧,吧女,以及我……(待續)
點圖看更多「韓國酒色文化專題」
請參閱筆者之前對此場域描繪的專文:〈他人即地獄——韓國人的「軍旅生活」〉
[2].或者我們可以說,喝酒也是逃避他人目光的方法,日常練習死亡的儀式。請參照筆者之前〈他人即地獄:韓國人的自殺(他殺)〉、〈他人即地獄:韓國人的「出世」教育〉、〈他人即地獄:韓國美麗的地下鐵〉以及〈他人即地獄——韓國人的「軍旅生活」〉四文。
[3].資料出自韓文版維基百科。當然,有關於韓國其他宗教分析,還有待我們之後撰文書寫之。